Skip to content

紫金港交通方式调查

一、引言

根据线上调查的方式,我们对紫金港东区的同学们的通勤状况与对交通的态度进行了收集,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可从客观事实与主观态度方向对数据进行多元化评判。

二、分析

(一)出行方式

在偌大的紫金港,步行通勤的人占少数,不足十分之一,绝大多数人选择非机动车。而在非机动车中,自行车略少于电动车,可以看出现在的同学们还是更偏爱使用便捷的电动自行车出行。

(二)交通状况

1. 宿舍区十字路口

对位于宿舍区的十字路口进行分析,发现早八时段与晚课后时段最为繁忙(具体如图中蓝田、紫云、丹阳路口与紫云碧峰路口),而除此以外,紫云、文广路口由于临近大食堂,在上午与下午下课时间段甚至会更加繁忙。反观白沙菜鸟驿站路口,其特点为全时间段均匀分布,无明显高峰,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白沙菜鸟驿站路口为综合性路口,有邮局、住宿区、食堂、商店存在,使得许多同学处于个人目的必经;二是此路口并不在前往西教学区的路线上,学业通勤部分仅会有前往东教学区的人流贡献,故无明显高峰数据。

2. 教学区路口

对教学区路口进行分析,首先可发现,东教学区路口通勤人数普遍高于西教学区,可能原因是东教学区普遍为集体大课与通识课,以及此问卷参与人群存在低年级本科生偏多的问题。

首先是阳明桥路口,数据显示出早上三个时段与下午课后一个时段交通状况不佳的情况,与实际生活中可感知的现象相符,极大可能与在东教学区进行的课程较为集中于早课时段相关,而东一、蒙民伟楼路口由于地理相近且无其他路径的原因,整体数据于前者显示出极大的相似性。东二、东六路口则是上午三时段与下午78节课为交通高峰,主要原因也较为明显:东六主要负责外语类课程授课,其中面向群体最广泛的大学英语课程主要排课时间段为上午1、2节,上午3、4节与下午7、8节,自然呈现出数据所显得高峰分布,但整体来说交通压力不大。

在将目光转向西教学区,东操、安中球场路口作为西教学区的守门员,首先就展现出晚课时段高峰突出的特点。首先我们了解到,高年级的专业课有很多在西教学区的小教室进行授课,同时思政课与很多选修通识课程也被集中安排在西教学区。而通识课程中大多数又在晚上11、12、13节课时段进行授课,所以这个数据是完全吻合实际教学情况的有效数据。灯光球场、西一路口整体与前者相似,但是早八与下午上课前比例有所下降,可推测有一部分交通压力分担给到海洋大楼的上机课与安中、灯光球场的课程。而西四、金工化学实验中心路口整体呈现出门可罗雀的状况:超过一半的受访者不经过此处,剩余不到一半的受访者中早十时间段与下午第一节上课时间段稍微突出,初步推测可能是以实验类课程排课为主导因素。最后的医学院路口因为专业倾向性强、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的特点,数据较为惨淡,却也在意料之中。但有趣的是,受访者中竟无一人在第七节课前经过此路口,但医学院本身并不以授课为主要功能,其中原因还有待深入调查。

3. 其他路口

东一门路口由于仅有白沙菜鸟驿站路口一个来源,总体与其显现相似特征,依此思路下的游泳馆路口也呈现出相似的特点。基于前面对阳明桥路口的调查,我们不难推断出大多数前往东教的车流是经过白沙-东一门-游泳馆这条路线,而经过月牙楼-阳明桥来到东教学区的为少数,但前者路线单一而后者却有多条路线(沿西教路线或沿月牙楼长距弯道),显然具有途径数量与车流量不对称的情况存在。而农生环路口与医学院路口特点高度相似,但相对高峰期为早十、上午下课与下午第八节课后,可反映相关专业人员的工作时间分布,但是由于基数过少,故不深入探讨。

(三)受访者态度

蓝田、紫云、丹阳路口呈现出近似正态分布的特点,绝大多数人认为其车流量较大但是不影响通过;紫云碧峰路口则情况较好,平均与中位评价均为不影响通勤,同时拥挤程度略低于前者。而紫云文广路口则呈现整体递增的特点,最多的人认为在“过路口时一般要周期性塞车一会儿”。评价最为拥挤的生活路口为白沙菜鸟驿站路口,绝大多数人选择了“过路口要望一望,但是不堵”与“周期性塞车”。

东操、安中球场路口也是类似的正态分布,车流量总体较为合理,在不浪费设计空间的利用率同时尽可能兼顾了通勤的顺畅;相比之下灯光球场、西一路口与西四、金工化学实验中心路口则显得人烟稀少,除了不经过的人,最多的人选择了“畅通无阻”,但这也说明了空间资源的浪费,并暗示其他地区必定存在挤兑的现象。医学院与农生环路口也有相似特点,但是它们并非不合理,综合其主要功能是用于机动车通行,也是可以理解的。

东一门由于仅部分继承白沙路口车流量,主力军为“有点车,但不影响我”,但游泳馆路口则出现了“畅通无阻”“有点车,但不影响我”与“过路口要望一望”三项鼎立的局面,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受东教学区的上下课车流潮汐性特点的影响,导致不同时间段前往游泳馆方向的学生观感不同,但总体情况较好。而阳明桥路口与东一、蒙明伟路口则是此次反馈的重灾区,绝大多数人认为两处要塞车或是根本不能动弹,来往车辆情况复杂且道路特点为突变多转一,根本无法承载巨大的车流量,或许是我们最该优先改进的地方。东二东六路口由于受到前二者的波及,尽管有相当比例的受访者甚至不了解此处,但是其余受访者也普遍表示有塞车现象出现,且集中于几个选项中类正态分布。

三、印证与总结

最终通过对经过路口次数的调查,我们发现东教学区沿线上普遍次数多余西教学区,而白沙菜鸟路口、阳明桥路口与东一路口则是最为突出的三者,这说明单体经过频率与车流量有正相关,并最终作用于拥挤程度。

我们可以发现,主要是东教学区与西教学区上课人次的不对等、道路网规划与实际出行选择的不对称、教学排课时间安排不平均三个原因共同导致了我们日常所见的校园交通拥挤;同时由于紫金港校园面积较大的客观事实导致绝大部分通勤人员选择骑车的方式,放弃步行。

而回望最终的统计结果,大部分人的通勤时间在5-10min这一区间内,我们认为这其实还是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但是10-15min与15min以上受访者的感受同样也需要我们来关注。所以我们今后的目标应该主要是优化通勤体验与缓解某些固定地点的拥挤程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大家的通勤时间,这般日常中的美好值得我们为之努力。